小兒推拿廣意(1)
類別:中醫(yī)養(yǎng)生
更新時間:2007-04-23
瀏覽次數(shù):7425
中醫(yī)太極網(wǎng)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錄>
<篇名>序
屬性:蓋古人往往以醫(yī)道喻用兵。謂兵以審虛實。而脈以察陰陽。其間因時制用。憑乎一心。武穆云。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洵不誣也。至于小兒。則又微乎其術(shù)者。既無聲色貨利之郁于中。又無勞苦饑渴之積于外。而且口不能
言。脈無從測。使非有獨得之秘。審色觀形。以流通其血氣。調(diào)和其動靜。則雖愛同珍寶。未有克自遂其長成者。
則調(diào)治小兒一道。豈不最微且難哉。且天之生物。栽者培之。則在小兒。正萌芽生發(fā)之時也。培之又安可不亟
亟歟??嫡a曰。如保赤子。是嬰兒之撫育。古人亦兢兢乎其慎之矣。余留心于此。偶得一編。乃推拿之法。誠治小
兒金丹??酂o高明討論。藏之有年。丙辰歲余仗策軍前。親民青邑。去浙東開府陳公之轅僅里許。陳公神于用
兵。已聲播寰區(qū)。而又善于此術(shù)。余得旦夕請正。以竊慶焉。然醫(yī)以喻兵。此其征也。陳公素性泛愛。每以保赤為
懷。不為自私。付之剞劂。而名曰推拿廣意。是欲公之天下后世也。然圣人大道為心。必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則此舉非即少懷之良法也歟。誠可為拔嬰保赤之筮鑒云爾。
\x西蜀后學(xué)熊應(yīng)雄運英謹(jǐn)識\x
<目錄>卷上
<篇名>總論
屬性:夫人之所借以為生者。陰陽二氣也。陰陽順行。則消長自然。神清氣爽。陰陽逆行。則往來失序。百病生焉。而襁
褓童稚。尤難調(diào)攝。蓋其饑飽寒熱。不能自知。全恃慈母為之鞠育。茍或乳食不節(jié)。調(diào)理失常。致成寒熱。顛倒昏
沉。既已受病。而為父母者。不思所以得病之由。卻病之理。乃反疑鬼疑神。師巫祈禱。此義理之甚謬者矣。幸仙
師深憫赤子之夭折。多緣調(diào)御之未良。醫(yī)治之無術(shù)。秘授是書。神功莫測。沉離浮坎。而使水火既濟(jì)。瀉實補虛。
而使五行無克。誠育嬰之秘旨。保赤之弘功也。乃有迂視斯術(shù)。以為鮮當(dāng)。譬如急慢驚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雖有丹藥。
無可如何。先視其病之所在。徐徐推醒。然后進(jìn)藥。不致小兒受苦。則推拿一道。真能操造化奪天功矣。豈不神
歟。然治當(dāng)分六陰六陽。男左女右。外呼內(nèi)應(yīng)。三關(guān)取熱。六腑取涼。男子推上三關(guān)為熱為補。退下六腑為涼為
瀉。女子推下三關(guān)為涼。推上六腑為熱。男順女逆。進(jìn)退之方。須要熟審。凡沉迷霍亂??谘弁嵝?。手足掣跳。驚風(fēng)
嘔吐。種種雜癥。要而言之。止有四癥。四癥分為八候。八候變?yōu)槎捏@。陽掌十八穴。陰掌九穴。筋看三關(guān)。功
效十二。驚有緩急生死之癥。法有捏推拿做之功。先須尋筋推察。次用燈火按穴而行。審病針灸。對癥投湯。無
不隨手而應(yīng)。毋偏己見。毋作聰明。因癥次第。分別而施。此為不傳之秘訣也。留心救世者。曷慎勉旃。
<目錄>卷上
<篇名>指南賦
屬性:保嬰一術(shù)。號曰啞科??诓荒苎?。脈無可視。惟形色以為憑。竭心思而施治。故業(yè)擅于專門。以補化工不及。欲知
其病。必觀乎色。左頰青龍屬肝。右頰白虎屬肺。天庭高而離陽心火。地閣低而坎陰腎水。鼻在面中。脾應(yīng)唇際。
觀乎色之所見。知其病之所起。舌乃心之苗。目為肝之液。胃流注于兩頤。腎通竅于兩耳。爪則筋余。而脾為之
運。發(fā)乃血余。而腎為之主。脾司手足。腎運牙齒。茍本臟之或衰。即所屬之失憊。能觀乎外??芍鋬?nèi)。紅光見而
熱痰壅盛。青色露而驚癇怔悸。如煤之黑兮。中惡傳逆。似橘之黃兮。脾傷吐痢。白乃疳勞。紫為熱熾。青遮口角
難醫(yī)。黑掩太陽莫治。年壽赤光。多生膿血。山根青黑。頻見災(zāi)危。朱雀貫于雙瞳?;鹑胨l(xiāng)。青龍繞于四白。肝乘
脾部。瀉痢而面赤者須防。咳嗽而色青者可畏。面青而唇口撮。疼痛方殷。面赤而目竄視。驚搐將至?;鸸庋嫜?nbsp;
外感風(fēng)寒。金氣浮上。中藏積滯。乍白乍黃。疳熱連綿。又赤又青。風(fēng)邪緊急。氣乏兮囟陷成坑。血衰兮頭毛作穗。
脾冷則口角流涎。肝熱則目生眵淚。面目虛浮。定腹脹而氣喘。眉毛頻蹙。必腹痛而多啼。風(fēng)氣二池如黃土。則
為不宜。左右兩頰似青黛。即成客忤。風(fēng)門黑主疝而青主驚。方廣昏暗兇而光滑吉。手如數(shù)物兮肝風(fēng)將發(fā)。面
若涂朱兮心火實炎。伸縮就冷。陽熱無疑。坐臥愛暖。陰寒可必。肚大腳細(xì)。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張。勢已危而
必斃。察之若精。治必得理。鴉聲魚口。枉費神思。肉脫皮干。神勞氣乏?;壮鲑馄⑽笇 4嚼滟馀K肺先虧。然五
體以頭為尊。一面惟神可恃。況乎聲有輕重之不同。啼有干濕之頓異。病之初作。必先呵欠?;鹬畬l(fā)。忽作驚
啼。重舌木舌。熱積心脾。哽氣喘氣。火傷肝肺。齒齦宣露牙疳。丁奚哺露食積。心熱欲睡而不能。脾熱好睡而不
歇??人允б粽叻勿?。病后失音者腎怯。腹痛而口流清水者蟲多。瀉痢而大便酸臭者食積??陬l撮而脾虛。舌
長伸而心熱。煩熱在心。惡見燈光。疳熱在脾。愛吃泥土。雞胸兮肺火脹于胸膈。龜背兮腎風(fēng)入于骨髓。鼻干黑
燥。金受水刑。肚大青筋。土遭木克。丹瘤瘡疥。皆胎毒之留連。五疳瀉痢??偸撤e之停滯。腹痛寒侵??诏彑釤?。臍
風(fēng)忌于一臘。變蒸防于周年。驚自熱來。癇由痰至。驚本心生。風(fēng)從肝使。急驚屬熱。宜乎清涼。慢驚屬虛。宜于補
治。痘曰天瘡。疹曰麻子。痘屬五臟。疹屬六腑。疹宜清涼。痘宜溫補。先明陰陽。次識臟腑。補瀉得宜。治有何誤。
貴臨機(jī)之通變。毋執(zhí)一之成模。
<目錄>卷上
<篇名>入門察色
屬性:五行多在面。吉兇要觀形。赤紅多積熱。風(fēng)生肝膽驚。面黃多食積。唇白是寒侵。青黑眉間出。黃粱夢里人。五聲
由肺出。肺絕哭無聲。氣短咽喉塞。喘多醫(yī)者驚。啞聲熱不退。腹痛冷相侵。聽罷知虛實。存知在耳鳴。小兒無脈
診。吉兇虎口憑。
面部氣色。為十二經(jīng)總現(xiàn)之處。而五位色青者。驚積不散。欲發(fā)風(fēng)候。五位色紅者。傷寒痰積壅盛。驚悸不寧。
五位色黃者。食積 瘕。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脈氣不實?;雇铝?。五位色黑者。臟腑欲絕。為疾危惡候。面
青眼青。肝之病也。面赤唇紅。心之病也。面黃鼻黃。脾之病也。面頰白色。肺之病也。五臟各有所生。細(xì)探其色。
即知表里虛實。稟賦盈虧。其補瀉寒熱之法。誠大彰明較著也。
<目錄>卷上
<篇名>五視法
屬性:凡視小兒神氣脈色有五。一視兩目。二聽聲者。三視囟門。四視形貌。五視毛發(fā)。但此五者。雖不能全。若得兩目
精神。聲音響亮。十可保其六七耳。
一視兩目。夫兩目乃五臟精華所聚。一身精氣所萃。若睛珠黑光滿輪。精神明快。兒必長壽。雖然加病。亦易痊
愈。若白珠多。黑珠昏朦。睛珠或黃或小。精神昏懶。此父母先天之氣薄弱。稟受既虧。兒多災(zāi)患也。
二聽聲音。凡小兒聲音大而響亮。乃五臟六腑氣血充盈。兒必易長成人。如生來不曾大聲啼哭。此必有一臟
陰竅之未通。神氣之未足?;蚵暼玎边筮捱碇疇?。此兒不壽必矣。
三視囟門。蓋兒前囟門乃稟母血而充。后囟門乃受父精而實。若前后囟門充實。其兒必壽。如父之精氣不足。
耽嗜酒色。令兒后囟空虛不實。如母之原稟不足。血弱病多。令兒前囟虛軟不堅。多生疾病。如父母氣血俱
不足。其兒必夭。若此。則其父母亦不能保其天年耳。前囟即道家所謂泥丸宮。后囟即腦后頂門中。名曰百
會。前后囟門俱不合。名曰解顱。
四視形貌。凡兒口大鼻端。眉清目秀。五岳相朝。部位相等。此乃福壽之基。一生無疾。如口小鼻 。眉心促皺。
皮膚澀滯。雖無病而終夭。設(shè)或不夭。而終貧賤也。
五視毛發(fā)。夫毛發(fā)受母血而成。故名血余也。母血充實。兒發(fā)則色黑而光潤。母血虛弱?;蛱ヂ??;蚩v酒多
淫。兒發(fā)必黃稿焦枯?;蛏狃曛?。壽亦不長之兆也。
<目錄>卷上
<篇名>面上諸穴歌
屬性:心屬火兮居額上。肝主左頰肺右向。腎水在下頦所司。脾唇上下準(zhǔn)頭相。
肝青心赤肺病白。腎黑脾黃不須惑。參之元氣實與虛。補瀉分明稱神術(shù)。
額上青紋因受驚。忽然灰白命逡巡。何如早早求靈藥。莫使根源漸漸深。
印堂青色受人驚。紅白皆緣水火侵。若要安然無疾病。鎮(zhèn)驚清熱即安寧。
年壽微黃為正色。若平更陷夭難禁。忽然痢疾黑危候。霍亂吐瀉黃色深。
\r正面諸穴圖\p03-b26a1.bmp\r
\r背面穴圖\p03-b26a2.bmp\r
鼻頭無病要微黃。黃甚長憂入死鄉(xiāng)。黑色必當(dāng)煩躁死。靈丹何必救其殃。
兩眉青者斯為吉。霍亂才生黃有余。煩躁夜啼紅色見。紫由風(fēng)熱赤還殂。
兩眼根源本屬肝。黑瞳黃色是傷寒。珠黃痰積紅為熱。黑白分明仔細(xì)看。
太陽青色始方驚。赤主傷寒紅主淋。要識小兒疾病篤。青筋直向耳中生。
風(fēng)氣二池黃吐逆。若黃青色定為風(fēng)。驚啼煩躁紅為驗。兩手如蓮客熱攻。
兩頰赤色心肝熱。多哭多啼無休歇。明醫(yī)見此不須憂。一服清涼便怡悅。
兩顴微紅虛熱生。紅赤熱甚痰積停。色青脾受風(fēng)邪癥。青黑脾風(fēng)藥不靈。
兩腮青色作蟲醫(yī)。黃色須知是滯頤。金匱之紋青若見。遭驚多次不須疑。
承漿黃色食時驚。赤主驚風(fēng)所感形。吐逆色黃紅則痢。要須仔細(xì)與推尋。
<目錄>卷上
<篇名>小兒無患歌
屬性:孩兒常體貌。情態(tài)喜安然。鼻內(nèi)無清涕。喉中絕沒涎。頭如青黛染。唇似點朱鮮。臉芳花映竹。頰綻水浮蓮。喜引
方才笑。非時口不宣??v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靜。情若鏡中天。此上多安吉。何愁疾病纏。
<目錄>卷上
<篇名>調(diào)護(hù)歌
屬性:養(yǎng)子須調(diào)護(hù)。看承莫縱馳。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衾濃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fēng)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目錄>卷上
<篇名>入門候歌
屬性:五指梢頭冷。驚來不可當(dāng)。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中指獨是冷。麻痘癥相傳。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細(xì)詳。初起
寅關(guān)淺。紋侵過卯深。生枝終不治。辰泣命難存。
<目錄>卷上
<篇名>入門試法
屬性:男左女右??搓P(guān)文時。即掏中指節(jié)。舌出者死。吸而痛者生。如久不醒。掏中指。咬昆侖穴。
\r虎口三關(guān)圖\p03-b26a3.bmp\r
\x虎口叉手處是也\x
\x三關(guān)第二指仄是也\x
\x風(fēng)關(guān)第一節(jié)寅位\x
\x氣關(guān)第二節(jié)卯位\x
\x命關(guān)第三節(jié)辰位\x
<目錄>卷上
<篇名>四十九脈圖解
屬性:\r圖\p03-b26a4.bmp\r
\x流珠形。主夾食膈熱。三焦不和。氣不順。飲食欲吐或瀉。腸鳴自利。煩躁啼哭。\x
\r圖\p03-b26a5.bmp\r
\x環(huán)珠形。主氣不和。脾胃虛弱。飲食傷滯。心腹膨脹。煩悶作熱。\x
\r圖\p03-b26a6.bmp\r
\x長珠形。主夾積食。肚腹疼痛?;虬l(fā)寒熱。脅肋膨脹。飲食不化。蟲動不安。\x
\r圖\p03-b26a7.bmp\r
\x來蛇形。主中脘不和。積氣攻敕。飲食不下。疳氣欲傳。臟腑不寧。膨滿干嘔。\x
\r圖\p03-b26a8.bmp\r
\x去蛇形。主脾胃虛弱。食積吐瀉。煩躁氣粗??薀┐?。飲食不化。神困多睡。\x
\r圖\p03-b26a9.bmp\r
\x弓反外形。主痰熱心神不寧。睡臥不穩(wěn)。身體作熱。夾驚夾食。風(fēng)癇等癥。\x
\r圖\p03-b26a10.bmp\r
\x弓反里形。主感受寒邪。頭目昏重。心神驚悸。沉默倦怠。四指梢冷??人远嗵?。小便赤色。\x
\r圖\p03-b26a11.bmp\r
\x槍形。主邪熱痰盛。精神恍惚。睡不安穩(wěn)。生風(fēng)發(fā)搐。驚風(fēng)傳受。\x
\r圖\p03-b26a12.bmp\r
\x魚骨形。主驚風(fēng)痰熱癥候。速宜截風(fēng)化痰。利驚退熱。若失于治。必變他癥。\x
\r圖\p03-b26a13.bmp\r
\x水字形。在風(fēng)關(guān)主驚風(fēng)入肺。咳嗽面赤。氣關(guān)主膈有虛涎。虛積停滯。命關(guān)主驚風(fēng)。疳疾危篤。\x
\r圖\p03-b26a14.bmp\r
\x針形。在風(fēng)關(guān)青黑色主水驚。氣關(guān)赤色主疳積。命關(guān)有此五色者。及通度三關(guān)。主急慢驚風(fēng)難治。\x
\r圖\p03-b26a15.bmp\r
\x透關(guān)射指形。主驚風(fēng)痰熱四癥。皆聚胸膈而不散。其候雖重。癥順則可治療。\x
\r圖\p03-b26a16.bmp\r
\x透關(guān)射甲形。主驚風(fēng)惡候。傳入經(jīng)絡(luò)。則風(fēng)熱發(fā)生。并入八候。虛痰壅塞。危急之癥。最難療治。\x
\r圖\p03-b26a17.bmp\r
\x脈如亂絲。主腹中冷瀉。唇色青白。手足似冰。虛生驚跳。\x
\r圖\p03-b26a18.bmp\r
\x形如蛇尾。色紫紅。主驚食傷脾。又夾風(fēng)寒。頭面胸腹。溫溫作熱。\x
\r圖\p03-b26a19.bmp\r
\x此脈須知是風(fēng)脈。\x
\r圖\p03-b26a20.bmp\r
\x此脈方知是氣脈。\x
\r圖\p03-b26a21.bmp\r
\x此形在風(fēng)關(guān)主疳積病。\x
\r圖\p03-b26a22.bmp\r
\x主驚風(fēng)氣傷寒。\x
\r圖\p03-b26a23.bmp\r
\x此形如環(huán)。見風(fēng)關(guān)。主肝臟疳有積聚。氣關(guān)主疳入胃。吐逆不治。命關(guān)無藥可治。\x
\r圖\p03-b26a24.bmp\r
\x此紋若在風(fēng)氣二關(guān)易治。命關(guān)通度難治。\x
\r圖\p03-b26a25.bmp\r
\x曲向里者是氣疳。\x
\r圖\p03-b26a26.bmp\r
\x曲向外者是風(fēng)疳。\x
\r圖\p03-b26a27.bmp\r
\x腳斜向右。是傷寒身熱。不食無汗。\x
\r圖\p03-b26a28.bmp\r
\x腳斜向左。是傷風(fēng)身熱。不食有汗。\x
\r圖\p03-b26a29.bmp\r
\x雙鉤脈者。即是傷寒。\x
\r圖\p03-b26a30.bmp\r
\x三曲如長蟲者。是傷哽物。\x
\r圖\p03-b26a31.bmp\r
\x此形如環(huán)有腳者。是傷食。\x
\r圖\p03-b26a32.bmp\r
\x三槍形主疳積候。\x
\r圖\p03-b26a33.bmp\r
\x脈形如鷗飛主驚風(fēng)。\x
\r圖\p03-b26a34.bmp\r
\x此形主中焦熱病。\x
\r圖\p03-b26a35.bmp\r
\x如形兩曲交連者。主風(fēng)候。\x
\r圖\p03-b26a36.bmp\r
\x世人要識傷冷證。三突西兮三凸東。\x
\r圖\p03-b26a37.bmp\r
\x此形主耳鼻冷瘡疳蟲。\x
\r圖\p03-b26a38.bmp\r
\x兩脈皆曲主蛔蟲。\x
\r圖\p03-b26a39.bmp\r
\x中央大。兩頭尖紅色者。主驚風(fēng)發(fā)熱。若透三關(guān)。主無辜疳疾必死。\x
\r圖\p03-b26a40.bmp\r
\x頭小尾大黃色者。主硬物傷胃。壯熱眼閉或驚吊。\x
\r圖\p03-b26a41.bmp\r
\x紅色在節(jié)中間通直者。主驚風(fēng)發(fā)搐。一頭紅一頭白者順。\x
\r圖\p03-b26a42.bmp\r
\x紫色至關(guān)乃是疳。必死。\x
\r圖\p03-b26a43.bmp\r
\x上紅下白。名為火光?;鹂私鹨?。周關(guān)及遇五行相克者必死。\x
\r圖\p03-b26a44.bmp\r
\x此形如曲蟲。在風(fēng)關(guān)。三疳積聚。胞高肚大。氣關(guān)主大腸穢積。命關(guān)主心臟傳肝。難治。\x
\r圖\p03-b26a45.bmp\r
\x凡脈不見?;⒖谌缭茐m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脈。宜求神禳之。脈見大小不均。定主有兇。\x
\r圖\p03-b26a46.bmp\r
\x三曲透命關(guān)。主驚風(fēng)死。\x
\r圖\p03-b26a47.bmp\r
\x此形在風(fēng)關(guān)。主肝臟疳積。氣關(guān)主脾冷吐逆。不治。命關(guān)必死。\x
\r圖\p03-b26a48.bmp\r
\x此形見關(guān)中或手上或面部。皆死候也。\x
\r圖\p03-b26a49.bmp\r
\x此形如亂蟲。主疳食積。亦有必死之候。\x
\r圖\p03-b26a50.bmp\r
\x此形見風(fēng)關(guān)青色易治。是初驚候。黑色難治。在氣關(guān)青色。主疳勞身熱。命關(guān)青色。主虛風(fēng)和傳脾。難治。\x
\r圖\p03-b26a51.bmp\r
\x風(fēng)關(guān)如乙字形。主肝臟驚風(fēng)。易治。氣關(guān)如乙字形。主驚風(fēng)。命關(guān)如乙字。青黑色難治。\x
\r圖\p03-b26a52.bmp\r
\x主驚風(fēng)。其狀或單或雙。逆來。\x
<目錄>卷上
<篇名>詳解脈紋
屬性:流珠只一點紅色。環(huán)珠其形差大。長珠其形圓長。以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之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長。
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乃分其上下朝。故曰去來。角弓反張。向里為順。向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
字即三脈并行。針形即過關(guān)一二粒米許。射甲命脈射外。透指命脈曲內(nèi)。四十九位。悉有輕重。自微至著。輕重
參詳。色有五者。黃紅紫青黑也。其病盛色能加變。黃盛即越黃紅之色。紅盛作紫。又成紅紫之色。紫盛作青。又
有青紫之色。青盛作黑。又有青黑之色。至于純黑之色。不可得而治之也。
<目錄>卷上
<篇名>辨色歌
屬性:紫色紅傷寒。青驚白色疳。黑紋因中惡。黃色困脾端。
<目錄>卷上
<篇名>五指冷熱歌
屬性:入門須辨嬰兒性。男左女右分明認(rèn)。五指若還冷似冰。此是驚風(fēng)來得盛。五指心口熱似火。夾食傷寒風(fēng)邪癥。
食中名指熱風(fēng)寒。食中名冷吐瀉定。中指熱兮是傷寒。中指冷兮麻痘認(rèn)。食指熱兮上身燒。食指冷兮上膈悶。
中名熱兮夾驚風(fēng)。中名冷兮傷食癥。
<目錄>卷上
<篇名>審候歌
屬性:囟門八字病非常。驚透三關(guān)命不長。初關(guān)乍入驚微病。次節(jié)相侵亦可防。筋赤熱兮因食隔。筋青端被水風(fēng)傷。
筋黑卻因風(fēng)水冷。紫筋兼被有陰陽。寒熱相均兼赤白。紅筋定是熱宜涼。重病不宜筋見白。筋白寒深可救忙。
筋連大指陰寒癥。筋若生花定不祥。筋帶懸針主吐瀉。筋紋關(guān)外命非常。四肢癱冷腹膨脹。吐瀉多因乳食傷。
魚口鴉聲因氣急。犬吠人喝受驚狂。膀胱澇病真難認(rèn)。天心一點徹膀胱。口噫心噦并氣吼。指冷昏沉命莫當(dāng)。
口中氣喘并氣急。眼翻手掣可推慌。鼻干嘴黑筋見影。牙黃口白眼睛光。聲氣改時顏不改。手舞足蹈語顛狂。
兩手亂抓如雞爪。目睛不動眼如羊。疳論上下須憑灸。大抵橫紋是痊方。天心穴上分高下。更須心細(xì)別陰陽。
如此孩提筋不好。命去南柯大路旁。小兒若犯宜推早。如是延遲命必亡。病重須憑燈心斷。病輕手法亦宜良。
神仙留下真方法。后學(xué)能遵名姓揚。
<目錄>卷上
<篇名>脈法歌
屬性:小兒六歲須憑脈。一指三關(guān)定數(shù)息。遲冷數(shù)熱古今傳。浮風(fēng)沉積當(dāng)先識。左手人迎主外邪。右手氣口主內(nèi)疾。
外邪風(fēng)寒暑濕侵。內(nèi)候乳食痰兼積。浮緊無汗是傷寒。浮緩傷風(fēng)有汗液。浮而洪大風(fēng)熱盛。沉而細(xì)滑乳食積。
沉緊腹中痛不休。沉弦喉間作喘急。緊促之時疹痘生。緊數(shù)之際驚風(fēng)疾。虛軟慢驚作螈 。緊盛風(fēng)癇發(fā)搐掣。
軟而細(xì)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必便結(jié)?;魈帝帐乘鶄?。芤脈必主于失血。虛而有氣為之驚。弦急客忤君須識。
大小不勻為惡候。三至為脫二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平和曰無疾。七至八至病猶輕。九至十至病勢極。
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中無一失。
凡小兒三歲以上。乃用一指按寸關(guān)尺三部。常以六七至為平脈。添則為熱。減則為寒。洪浮風(fēng)盛。數(shù)則多驚。
沉滯為虛。沉實為積。
<目錄>卷上
<篇名>聞小兒聲音
屬性:心主聲從肺出。肺絕啼哭無聲。多啼肝膽客風(fēng)驚。氣緩神疲搐盛。音啞邪熱侮肺。聲清毒火無侵。鴉聲螈 候
非禎。相克必歸泉冥。
直聲往來而無淚者是痛。連聲不絕而多淚者是驚。茲燕煩躁者難愈。疏促聲音者感寒。
<目錄>卷上
<篇名>辨小兒五音
屬性:五音以應(yīng)五臟。金聲響。土聲濁。木聲長。水聲清?;鹇曉?。肝病聲悲。肺病聲促。心病聲雄。脾病聲慢。腎病聲
沉。大腸病聲長。小腸病聲短。胃病聲速。脾病聲清。膀胱病聲微。聲輕者氣弱也。重濁者痛與風(fēng)也。高聲者熱欲狂也。
聲噎者氣不順也。喘者氣促也。聲急者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zhàn)者寒也。聲濁沉靜者疳積也。噴嚏者傷風(fēng)也。呵
欠者神倦也。聲沉不響者。病勢危也。如生來不大啼哭。聲啾唧者夭也。既能識其聲音。又常辨其氣色。即知其
病之根源矣。
為醫(yī)固難。及幼尤難。故醫(yī)者診視小兒之證。倘色脈精切。則死生可判。若因恐觸病家之諱。猶豫其說。不吐
真情。稍有差池。必遭其怨。與其受怨于后。孰若告之于先??v有危難。夫復(fù)何怨。昔扁鵲見桓侯曰。疾在腠理。
不治將深。桓侯不信。復(fù)見曰。疾在骨髓。雖司命無如之何。后果弗起。學(xué)人于此觸類究心。斯有得于扁鵲之
妙旨。
\r陽掌圖\p03-b26a53.bmp\r
\x五指甲倫為十王穴\x
<目錄>卷上
<篇名>陽掌十八穴療病訣
屬性:脾土 補之省人事。清之進(jìn)飲食。
肝木 推側(cè)虎口。止赤白痢水泄。退肝膽之火。
心火 推之退熱發(fā)汗。掏之通利小便。
肺金 推之止咳化痰。性主溫和。
腎水 推之退臟腑之熱。清小便之赤。如小便短。又宜補之。
運五經(jīng) 運動五臟之氣。開咽喉。治肚響氣吼。泄瀉之癥。
運八卦 開胸化痰除氣悶。吐乳食。有九重三輕之法。詳見區(qū)內(nèi)。
四橫紋 掏之退臟腑之熱。止肚痛。退口眼歪斜。
小橫紋 掏之退熱除煩。治口唇破爛。
運水入土 身弱肚起青筋。為水盛土枯。推以潤之。
運土入水 丹田作脹眼睜。為土盛水枯。推以滋之。
內(nèi)勞宮 屬火。揉之發(fā)汗。
小天心 揉之清腎水。
門 揉之除氣吼肚脹。
天門入虎口 推之和氣。生血生氣。
指上三關(guān) 推之通血氣發(fā)汗。
中指節(jié) 推內(nèi)則熱。推外則瀉。
十王穴 掏之則能退熱。
\r陰掌圖\p03-b26a54.bmp\r
<目錄>卷上
<篇名>陰掌九穴療病訣
屬性:五指節(jié) 掏之去風(fēng)化痰。蘇醒人事。通關(guān)膈閉塞。
一窩風(fēng) 掏之止肚疼。發(fā)汗去風(fēng)熱。
威寧 掏之能救急驚卒死。揉之即能蘇醒。
三扇門 掏之屬火。發(fā)臟腑之熱。能出汗。
外勞宮 揉之和五臟潮熱。左清涼。右轉(zhuǎn)溫?zé)帷?nbsp;
二人上馬 掏之蘇胃氣。起沉 。左轉(zhuǎn)生涼。右轉(zhuǎn)生熱。
外八卦 性涼。除臟腑秘結(jié)。通血脈。
甘載 掏之能拯危癥。能祛鬼祟。
精寧 掏之能治風(fēng)哮。消痰食痞積。
<目錄>卷上
<篇名>附臂上五穴療病訣
屬性:大陵 掏之主吐。
陽池 掏之主瀉。
分陰陽 除寒熱泄瀉。
天河水 推之清心經(jīng)煩熱。如吐宜多運。
三關(guān) 男左三關(guān)推發(fā)汗。退下六腑謂之涼。女右六腑推上涼。退下三關(guān)謂之熱。
\r足部圖\p03-b26a55.bmp\r
<目錄>卷上
<篇名>足部十三穴療病訣
屬性:臍上 運之治肚脹氣響。如癥重則周遭用燈火四 。
龜尾 揉之止赤白痢泄瀉之癥。
三里 揉之治麻木頑痹?!鹦袧狙ㄍ?。
委中 掏之治往前跌撲昏悶。
內(nèi)庭 掏之治往后跌撲昏悶。
大沖 掏之治危急之癥。舌吐者不治。
大敦 掏之爪。驚不止。將大指屈而掏之。
涌泉 揉之左轉(zhuǎn)止吐。右轉(zhuǎn)止瀉。
昆侖 灸之治急慢驚風(fēng)危急等癥。咬之叫則治。不叫不治。
前承山 掏之治驚來急速者。○子母穴同功。
后承山 揉之治氣吼發(fā)汗。
<目錄>卷上
<篇名>推法
屬性:一推坎宮。自眉心分過兩旁。二推攢竹。自眉心交互直上。三運太陽。往耳轉(zhuǎn)為瀉。往眼轉(zhuǎn)為補。四運耳背高骨。
推后掏之。大指并掏。一聽會。二風(fēng)門。三太陽。四在額。五以一指獨掏天心下。而后高骨耳珠人中承漿。俱不必
太重。此面部常用不易者。舉諸般驚癥傷寒瘧痢。俱不可少。如過久病瘦弱。多汗痢疾。推而不掏為是。由是推
手必先從三關(guān)。悉從指尖上起也。而亦重虎口并合谷。而不知補脾胃培一身之根本。分陰陽分一身之寒熱。
亦不可緩焉。運八卦。涼則多補。熱則多瀉。分陰陽。陽則宜重。陰則宜輕。若夫五臟六腑如咳嗽推肺。煩躁推心
之類。豈可一概而混施哉??傇谌诵囊虿∨e指。用舍變通耳。由是推腳宜運昆侖。以四指圍而掏之。倘熱急吼
喘。即諸穴未推之先。在承山推下數(shù)遍為妙。其余亦在人審癥。不悉。
<目錄>卷上
<篇名>拿法
屬性:太陽二穴屬陽明。起手拿之定醒神。耳背穴原從腎管。驚風(fēng)痰吐一齊行。肩井肺經(jīng)能發(fā)汗。脫肛痔漏總能遵。
及至奶旁尤屬胃。去風(fēng)止吐力非輕。曲池脾經(jīng)能定搐。有風(fēng)有積也相應(yīng)。肚痛太陰脾胃絡(luò)。肚疼泄瀉任拿停。
下部四肢百蟲穴。調(diào)積手足止諸驚。肩上琵琶肝臟絡(luò)。本宮壯熱又清神。合谷穴原連虎口。通關(guān)開竅解昏沉。
魚肚腳脛抽骨處。醒神止瀉少陽經(jīng)。莫道膀胱無大助。兩般閉結(jié)要他清。十二三陰交穴盡。疏通血脈自均勻。
記得急驚從上起。慢驚從下上而行。此是神仙真妙訣。須教配合要知音。天吊眼唇都向上。琵琶穴上配三陰。
先走百蟲穴走馬。通關(guān)之后降痰行。角弓反張人驚怕。十二驚中急早針。肩井頰車施莫奪。荊湯調(diào)水服千金。
此后男人從左刺。女人反此右邊針。生死入門何處斷。指頭中甲掏知音。此是小兒真妙訣。更于三部看何驚。
<目錄>卷上
<篇名>又拿法
屬性:\r正形圖\p03-b26a56.bmp\r
\r背形圖\p03-b26a57.bmp\r
要他發(fā)汗如何說。只在三關(guān)用手訣。要掏心經(jīng)與勞宮。熱汗立至何愁些。不然重掏二扇門。大如霖雨無休歇。
右治彌盛并水瀉。重掏大腸經(jīng)一節(jié)。側(cè)推虎口見工夫。再推陰陽分寒熱。若問男女咳嗽多。要知肺經(jīng)多推說。
離宮推起干宮止。中間只許輕輕捏。一運八卦開胸膈。四推橫紋和氣血。五臟六腑氣來閉。運動五經(jīng)開其塞。
飲食不進(jìn)人著嚇。推展脾土即吃得。飲食若減人瘦弱。該補脾土何須說。若還小便兼赤白。小橫紋與腎水節(jié)。
往上而推為之涼。往下而推為之熱。小兒如著風(fēng)水嚇。推展五經(jīng)手指節(jié)。先運八卦后揉之。自然平息風(fēng)關(guān)脈。
大便閉塞久不通。皆因六腑多受熱。小橫紋上用手工。揉掏腎水下一節(jié)??谕聼釟庑慕?jīng)熱。只要天河水清切。
總上掏到往下推。萬病之中都用得。若還遍身不退熱。外勞宮揉掏多些。不問大熱與大潮。只消水里撈明月。
天河虎口 肘穴。重揉順氣又生血。黃蜂入洞寒陰癥。冷痰冷咳都治得。陽池穴上止頭疼。一窩風(fēng)治肚痛疾。
威靈穴救卒暴死。精寧穴治咳噦逆。男女眼若睜上去。重揉大小天心穴。二人上馬補腎水。管教蘇醒在頃刻。
飲食不進(jìn)并咳嗽。九轉(zhuǎn)三回有定穴。運動八卦分陰陽。離坎干震有分別。腎水一紋是后溪。推上為補下為泄。
小便閉塞清之妙。腎經(jīng)虛便補為捷。六腑專治臟腑熱。遍身寒熱大便結(jié)。人事昏沉總可推。去病渾如湯沃雪。
總筋天河水除熱??谥袩釟獠⑴?。心經(jīng)積熱眼赤紅。推之即好真口訣。四橫紋和上下氣。吼氣肚痛皆可止。
五經(jīng)能通臟腑熱。八卦開胸化痰逆。胸膈痞滿最為先。不是知音莫與訣。陰陽能除寒與熱。二便不通并水泄。
人為昏沉痢疾攻。足見神功在頃刻。 門專治氣促攻。小腸諸氣快如風(fēng)。男左三關(guān)推發(fā)汗。退下六腑冷如鐵。
女右六腑推上涼。退下三關(guān)謂之熱。仙師留下救孩童。后學(xué)之人休輕泄。
<目錄>卷上
<篇名>看額脈
屬性:額脈三指熱感寒。俱冷吐瀉臟不安。食指若熱胸中滿。無名熱者乳消難。上熱下冷食中指?;痼@名中指詳看。
額前眉上發(fā)際以下。無名指中指食指三指按之俱熱者。外感寒邪。鼻塞氣粗。
小兒初生至半歲。俱看額脈。周歲以上看虎口三關(guān)。男五女六歲。方以一指分取寸關(guān)尺脈。
<目錄>卷上
<篇名>推拿手部次第
屬性:一推虎口三關(guān)。二推五指尖。三捻五指尖。四運掌心八卦。五分陰陽。六看寒熱推三關(guān)六腑。七看寒熱用十大
手法而行。八運 肘。
<目錄>卷上
<篇名>推拿面部次第
屬性:一推坎宮。二推攢竹穴。三運太陽。四運耳背高骨。(廿四下畢掏三十下)五掏承漿一下。六掏兩頰車一下。
七掏兩聽會一下。八掏兩太陽一下。九掏眉心一下。十掏人中一下。
再用兩手提兒兩耳三下。此乃推拿不易之訣也。
\r正面五色圖\p03-b26a58.bmp\r
\x面青肝色\x
\x面赤心色\x
\x面黃脾色\x
\x面白肺色\x
\x面黑腎色\x
\r推坎宮圖\p03-b26a59.bmp\r
\x推坎宮。醫(yī)用兩大指。自小兒眉心分過兩旁是也。\x
\r推攢竹圖\p03-b26a60.bmp\r
\x推攢竹。醫(yī)用兩大指。自兒眉心交互往上直推是也。\x
\r運太陽圖\p03-b26a61.bmp\r
\x醫(yī)用兩大指運兒太陽。往耳轉(zhuǎn)為瀉。眼轉(zhuǎn)為補是也。\x
\r運耳背骨圖\p03-b26a62.bmp\r
\x醫(yī)用兩手中指無名指。揉兒耳后高骨二十四下畢。掏三十。\x
\r雙鳳展翅圖\p03-b26a63.bmp\r
\x雙鳳展翅 醫(yī)用兩手中食二指。捏兒兩耳往上三提畢。次捏承漿。又次捏頰車及聽會太陰太陽眉心人中完。\x
\r推虎口三關(guān)圖\p03-b26a64.bmp\r
\x風(fēng)氣命為虎口三關(guān)。即寅卯辰位是也。小兒有疾。必須推之。乃不易之法。\x
\r男推左手三關(guān)六腑圖\p03-b26a65.bmp\r
\r女推右手三關(guān)六腑圖\p03-b26a66.bmp\r
\r運八卦圖\p03-b26a67.bmp\r
\x運八卦法\x
醫(yī)用左手拿兒左手四指。掌心朝上。右手四指略托住小兒手背。以大指自干起至震。四卦略重。又輕運七次。
此為定魄。自巽起推兌四卦略重。又輕轉(zhuǎn)運七次。此為安魂。自坤推至坎四卦略重。又輕轉(zhuǎn)運七次。能退熱。自艮
推起至離四卦略重。又輕七次能發(fā)汗。若咳嗽者。自離宮推起至干四卦略重。又輕運七次。再坎離二宮直七次。為
水火既濟(jì)也。
\r分陰陽圖\p03-b26a68.bmp\r
\x分陰陽法\x
此法治寒熱不均。作寒作熱。將兒手掌向上。醫(yī)用兩手托住。將兩大指往外陰陽二穴分之。陽穴宜重分。
陰穴宜輕分。但凡推病。此法不可少也。
\r推五經(jīng)圖\p03-b26a69.bmp\r
\x推五經(jīng)法\x
五經(jīng)者。即五指尖也。心肝脾肺腎也。如二三節(jié)即為六腑。醫(yī)用左手四指托兒手背。大指掏兒掌心。右手食指
曲兒指尖。下大指蓋兒指尖。逐指推運。往上直為推。往右順運為補。往左逆運為瀉。先須往上直推過。次看兒
之寒熱虛實。心肝肺指?;驗a或補。大指脾胃只宜多補。如熱甚可略瀉。如腎經(jīng)或補或瀉或宜清。如清腎水。在
指節(jié)上往下直退是也。
\r黃蜂入洞圖\p03-b26a70.bmp\r
\x黃蜂入洞法\x
以兒左手掌向上。醫(yī)用兩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將兩大指在三關(guān)六腑之中。左食指靠腑。右食
指靠關(guān)。中指傍揉。自總經(jīng)起循環(huán)轉(zhuǎn)動至曲池邊。橫空三指。自下而復(fù)上。三四轉(zhuǎn)為妙。
\r蒼龍擺尾圖\p03-b26a71.bmp\r
\x蒼龍擺尾法\x
醫(yī)右手一把。拿小兒左食中名三指。掌向上。醫(yī)左手側(cè)嘗從總經(jīng)起。搓摩天河及至 肘略重些。自 肘又搓摩
至總經(jīng)。如此一上一下三四次。醫(yī)又將左大食中三指擔(dān) 肘。醫(yī)右手前拿搖動九次。此法能退熱開胸。
\r二龍戲珠圖\p03-b26a72.bmp\r
\x二龍戲珠法\x
此法性溫。醫(yī)將右大食中三指。捏兒肝肺二指。左大食中三指。捏兒陰陽二穴。往上一捏一捏。捏至曲池五
次。熱癥陰捏重而陽捏輕。寒癥陽重而陰輕。再捏陰陽。將肝肺二指搖擺。二九三九是也。
\r赤鳳搖頭圖\p03-b26a73.bmp\r
\x赤鳳搖頭法\x
法曰。將兒左掌向上。醫(yī)左手以食中指輕輕捏兒 肘。醫(yī)大中食指先捏兒心指。即中指。朝上向外順搖二十四
下。次捏腸指。即食指。仍搖二十四下。再捏脾指。即大指。二十四。又捏肺指。即無名指。二十四。末后捏腎
指。即小指。二十四。男左女右。手向右外。即男順女逆也。再此即是運 肘。先做各法完。后做此法。能通關(guān)順
氣。不拘寒熱。必用之法也。
\r猿猴摘果圖\p03-b26a74.bmp\r
\x猿猴摘果法\x
此法性溫。能治痰氣。除寒退熱。醫(yī)用左食中指。捏兒陽穴大指捏陰穴。寒癥。醫(yī)將右大指從陽穴往上揉至曲
池。轉(zhuǎn)下揉至陰穴。名轉(zhuǎn)陽過陰。熱癥。從陰穴揉上至曲池。轉(zhuǎn)下揉至陽穴。名轉(zhuǎn)陰過陽。俱揉九次。陽穴即三
關(guān)。陰穴即六腑也。揉畢。再將右大指掏兒心肝脾三指。各掏一下。各搖二十四下。寒癥往里搖。熱癥往外搖。
\r鳳凰展翅圖\p03-b26a75.bmp\r
\x鳳凰展翅法\x
此法性溫治涼。醫(yī)用兩手托兒手掌向上。于總上些。又用兩手上四指在下兩邊爬開。二大指在上陰陽穴往兩邊
爬開。兩大指在陰陽二穴。往兩邊向外搖二十四下。掏住捏緊一刻。醫(yī)左大食中三指側(cè)拿兒肘。手向下輕擺三四
下。復(fù)用左手托兒 肘上。右手托兒手背。大指掏住虎口。往上向外順搖二十四下。
\r飛經(jīng)走氣圖\p03-b26a76.bmp\r
\x飛經(jīng)走氣法\x
此法性溫。醫(yī)用右手奉拿兒手四指不動。左手四指從腕曲池邊起。輪流跳至總上九次。復(fù)拿兒陰陽二穴。醫(yī)用
右手向上。往外一伸一縮。傳逆其氣。徐徐過關(guān)是也。
\r按弦搓摩圖\p03-b26a77.bmp\r
\x按弦搓摩法\x
醫(yī)用左手拿兒手拿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陽穴上輕輕按摩至曲池。又輕輕按摩至陰穴止。如此一上一下九次
為止。陽癥關(guān)輕腑重。陰癥關(guān)重腑輕。再用兩手從曲池搓摩至關(guān)腑三四次。醫(yī)又將右大食中掏兒脾指。左大食中掏
兒肘。往外搖二十四下?;凳且?。
\r水里撈明月圖\p03-b26a78.bmp\r
\x水里撈明月法\x
法曰。以小兒掌向上。醫(yī)左手拿住右手。滴水一點于兒內(nèi)勞宮。醫(yī)即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水于總經(jīng)中。即
是心經(jīng)。又滴水天河。即關(guān)腑居中。醫(yī)口吹上四五口。將兒中指屈之。醫(yī)左大指掏住。醫(yī)右手捏卷將中指節(jié)。自總
上按摩到曲池。橫空二指。如此四五次。在關(guān)踢涼行背上。在腑踢涼入心肌。此大涼之法。不可亂用。
\r打馬過天河圖\p03-b26a79.bmp\r
\x打馬過天河法\x
此法性涼去熱。醫(yī)用左大指掏兒總筋。右大中指如彈琴。當(dāng)河彈過曲池。彈九次。再將右大指
掏兒肩井琵琶走馬三穴。掏下五次是也。
<目錄>卷上
<篇名>臟腑歌
屬性:心經(jīng)有熱作癡迷。天河水過作洪池。心若有病補上膈。三關(guān)離火莫延遲。
退心經(jīng)熱病。掏總筋。以天河水為主。推腎經(jīng)。退六腑。推脾土。推肺經(jīng)。運八卦。分陰陽。揉小天心。二人上馬。
掏五指節(jié)。
肝經(jīng)有病患閉目。推展脾土效最速。脾若熱時食不進(jìn)。再加六腑病除速。
退肝之病。以脾土為主。運八卦坎重。推大腸。運五經(jīng)。清天河水。飛經(jīng)走氣。鳳凰單展翅。按弦走搓摩。
脾經(jīng)有病食不進(jìn)。推展脾土效必應(yīng)。心噦還應(yīng)胃口涼。略推溫?zé)峒聪喾Q。
退脾土之病。以脾土為主。推三關(guān)。運八卦艮宮宜重。推肺經(jīng)。分陰陽。推四橫紋。天門入虎口。揉 肘。
腎經(jīng)有病小便澀。推展腎水即清澈。腎脈經(jīng)傳小指尖。根據(jù)方推掏無差忒。
退腎經(jīng)之病。以腎經(jīng)為主。推三關(guān)。退六腑。二人上馬。運八卦兌重。分陰陽。運水入土。打馬過天河。猿猴摘果。
赤鳳搖頭。天門入虎口。揉 肘。
胃經(jīng)有病食不消。脾土大腸八卦調(diào)。妙訣神仙傳世上。千金手段不須饒。
退胃經(jīng)之病。以脾土肺經(jīng)為主。其法與脾經(jīng)法同。加運八卦艮巽重。
大腸有病泄瀉多??砂汛竽c久按摩。調(diào)理陰陽皆順息。此身何處著沉 。
退大腸之病。以大腸為主。運土入水。推脾土。運八卦艮干重離輕。揉龜尾。臍。推肺經(jīng)。推外間使。分陰陽。按
弦搓摩。
小腸有病氣來攻。橫紋 門推可通。用心記取向?qū)а?。管教卻病快如風(fēng)。
退小腸之病。以橫紋 門為主。揉向?qū)а?。推肺?jīng)。推脾土。
命門有病元氣虧。脾土大腸八卦推。再推命門何所止。推臨干位免災(zāi)危。
退命門之病。以脾土大腸八卦為主。推三關(guān)。分陰陽。推肺經(jīng)。運土入水。天門入虎口。揉 肘。飛經(jīng)走氣。
三焦有病生寒熱。天河六腑神仙說。能知氣水解炎蒸。分別陰陽真妙訣。
退三焦之病。以天河六腑為主。揉小天心。推脾土。運八卦。運五經(jīng)。掏五指節(jié)。按弦搓摩。天門入虎口。揉 肘。
<目錄>卷中
<篇名>胎毒
屬性:初生小兒病癥。許多名狀不同。馬牙鵝口與臍風(fēng)。重舌木舌腫痛。啼哭夜間不已。丹瘍心火上攻。未曾盈月病
多兇。好似風(fēng)前燭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熱血。故熱盛生痰。痰盛生風(fēng)。風(fēng)盛則口噤唇撮。胸腹脹滿。咽喉不利。乳食不進(jìn)。初起
則啼哭不已。病甚則啼哭無聲。蓋小兒血氣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齦遍生白色。名曰馬牙。
或上 有白點。狀如粟米。名曰鵝口?;驍嗄氈?。風(fēng)濕所傷。侵于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脹青筋。名曰臍風(fēng)。
致于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腫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熱臟寒。腹痛夜啼。客忤驚竄?;蛟心?nbsp;
過食辛熱。積熱于胎。遺熱于兒。血與熱相搏。而風(fēng)邪乘之。遍身赤腫。名曰丹毒。其熱如火。痛癢難當(dāng)?;虬l(fā)于
頭面?;虬l(fā)于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則毒瓦斯入腹。即難救矣。兒病初起。父母失于提防?;蜥t(yī)者誤投熱劑。往
往莫救。殊為可憫。業(yè)斯術(shù)者??刹簧鳉e。
<目錄>卷中
<篇名>臍風(fēng)
屬性:風(fēng)邪早受入臍中。七日之間驗吉兇。若見腹疼臍濕爛。噤聲口撮是為風(fēng)。
凡嬰孩始生一七之內(nèi)。腹肚脹硬。臍畔四圍浮腫。口撮眉攢。牙關(guān)不開。名臍風(fēng)證。乃因剪臍帶短?;蚪Y(jié)縛不緊。
致水濕侵臍??惋L(fēng)乘虛而入。傳之于心。蘊蓄其邪。復(fù)傳脾絡(luò)。致舌強(qiáng)唇青。手足微搐??卩洳蝗椤L渎曀茊?。喉
中痰涎潮響。是其候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各一百二十) 運八卦 脾土(各一百) 分陰陽
如口撮只用燈火??诮莾蛇吀饕?nbsp;。左右虎口各一 。兩小指四節(jié)各一 。腦門四 。如肚上青筋脹硬。臍
周遭七 。每筋上一 。青筋開了處一 。涌泉穴一 。臍腫翻出。神脫氣冷者不治。
<目錄>卷中
<篇名>重舌鵝口
屬性:孩兒胎受諸邪熱。熱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鵝口證堪憂。推掏還須針刺裂。
凡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luò)脈系舌旁。肝之絡(luò)脈系舌本。心之絡(luò)脈系舌根。此三經(jīng)或為
濕熱風(fēng)寒所中。則舌卷縮?;蚴骈L。或腫滿。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fēng)熱盛也。蓋舌者心之苗。心熱則
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涌。脾閉則白胎如云。熱則腫滿。風(fēng)則強(qiáng)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澀。即其候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心經(jīng) 脾經(jīng)(各一百) 六腑 八卦 運水入土(五十) 分陰陽(二十四) 天河水
凡鵝口者。始生嬰孩。自一月內(nèi)外。至半歲已上。忽口內(nèi)白屑滿舌。則上 戴礙。狀如鵝口。開而不合。語聲不出。
乳食多艱?;蛏谘例l上下。名曰馬牙。皆由熱毒上攻。名雖異治則一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退六腑(各一百) 分陰陽 撈明月 打馬過天河
再用扁銀簪腳。將牙齦刮破出血。以軟絹拭凈。古墨涂之。
<目錄>卷中
<篇名>夜啼
屬性:夜啼四癥驚為一。無淚見燈心熱煩。面容頰青臍下痛。睡中頓哭是神干。
凡夜啼有四。有驚熱。有心熱。有寒疝。有誤觸神 。而成夜啼。驚熱者。為衣衾太濃。過于溫暖。邪熱攻心。心與小
腸為表里。夜啼而遺溺者是也。心熱者。見燈愈啼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誤觸神 者。面色紫黑。氣郁
如怒。若有恐懼。睡中驚跳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五十) 六腑(一百二十) 清心經(jīng)(一百) 撈明月 分陰陽 掏膽經(jīng)
如寒疝痛啼。宜運動四橫紋。揉臍并一窩風(fēng)。
<目錄>卷中
<篇名>驚風(fēng)門
屬性:胎驚潮熱與月家。臍風(fēng)撮口對風(fēng)拿。泄瀉嘔逆肚膨脹。盤腸乳食感風(fēng)邪。馬啼鯽魚風(fēng)寒唬。擔(dān)手原來是水邪。
寒熱不均宿沙癥。急慢內(nèi)吊心脾邪。天吊彎弓肝腑病。蛇絲鷹爪及烏沙。烏鴉夜啼有他癥。鎖心撒手火為邪。
驚風(fēng)癥候須當(dāng)識。妙手輕輕推散他。
夫小兒有熱。熱盛生驚。驚盛發(fā)搐。又盛則牙關(guān)緊急。而八候生焉。八候者。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者。兩
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后向。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
視者。露睛不活。是謂八候也。其四癥。即驚風(fēng)痰熱是也。
胎驚。小兒初生下地。或軟或硬。目不開光。全不啼哭。人事不知。乃胎中受驚。名曰胎驚。
治法 三關(guān)(八十) 分陰陽(一百) 六腑(一百) 脾土(一百) 運五經(jīng)(二十四) 飛經(jīng)走氣
天門入虎口(二十)
<目錄>卷中
<篇名>揉肘
屬性:月家驚。小兒落地。眼紅口撮頭偏。左右手掏拳??蘼暡怀?。是胎中熱毒?;蛟聝?nèi)受風(fēng)。痰涌心口。名曰月家驚。
治法 三關(guān)(二十四) 運八卦 四橫紋(五十) 雙龍擺尾 揉臍及龜尾(五十) 中指節(jié) 內(nèi)勞宮
門掏之
青筋縫上燈火七 。氣急臍上七 。
潮熱驚。小兒身熱氣吼??诳恃奂t。四肢掣跳。傷食感寒而成。名曰潮熱驚。
治法 三關(guān)(一百) 肺經(jīng)(一百) 分陰陽(一百) 推扇門(二十) 如出汗加六腑(一百) 清心經(jīng)(一百
二十)
<目錄>卷中
<篇名>水里撈明月
屬性:臍風(fēng)驚 治法見胎毒門臍風(fēng)癥。
嘔逆驚。肚響食嘔。四肢冷。人事昏。是胃經(jīng)傷食受寒。名曰嘔逆驚。
治法 三關(guān)(一百) 肺經(jīng)(一百) 脾土(一百) 分陰陽 運八卦 四橫紋(各五十) 飛經(jīng)走氣 鳳凰單展
翅
泄瀉驚。面青唇白。肚響作瀉。眼翻作渴。人事昏迷。四肢六腑有寒。乳食所傷。名曰泄瀉驚。
治法 推三關(guān)(一百) 分陰陽(一百) 大腸(一百二十) 脾土(二百) 二扇門(一十) 黃蜂入洞 揉臍
及龜尾
<目錄>卷中
<篇名>臍圍七
屬性:膨脹驚。寒熱不均。氣喘眼白。飲食不進(jìn)。青筋裹肚。肚腹脹瀉。名曰膨脹驚。皆因食后感寒。脾不能運。
治法 三關(guān)(二百) 肺經(jīng)(五十) 脾土(二百) 運八卦 分陰陽(五十) 揉臍(一百) 精寧穴
按弦搓摩
鳳凰單展翅 用燈火肚上青筋四
盤腸驚。氣吼肚膨。飲食不進(jìn)。人瘦體弱。肚起青筋。眼黃手軟。大小便不通。肚腹疼痛。名曰盤腸驚。此乃六腑
有寒也。
治法 三關(guān)(一百) 脾土(一百) 大腸(二百) 運土入水(一百二十) 肺經(jīng)(一百) 補腎水(一百) 揉
臍及龜尾 臍周遭燈火七 再用艾絨炙熱一圍扎臍上
馬蹄驚。四肢亂舞頭向上。名曰馬蹄驚。此因受風(fēng)熱被嚇之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二百) 肺經(jīng)(一百) 運八卦 脾土(一百) 天河水 大陽(十五) 飛經(jīng)走氣 以燈火爆四肢
肩膊喉下臍下各一 。
鯽魚驚??谕掳啄K闹珨[動。嘴歪。常搭翻白眼。名曰鯽魚驚。此肺經(jīng)有風(fēng)。脾經(jīng)有寒。
治法 三關(guān)(三百) 脾土(二百) 肺經(jīng)(一百) 八卦 清天河 運水入土(五十) 五經(jīng)(五十) 補腎水
(二十)
掏五指節(jié)三次。按弦搓摩。口角上下燈火四 。
擺手驚。兩眼向上。四肢反后?;騼墒执瓜?。眼黃口黑。人事昏沉。此因水唬。掏之覺痛者治之。不痛不治。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各二百) 橫紋 天門 虎口 揉 肘 運水入土 飛經(jīng)走氣
宿沙驚。日輕夜重。到晚昏迷??谘弁嵝?。四肢掣跳??诒菤饫?。名曰宿沙驚。乃脾腎有寒之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各一百) 四橫紋 運八卦 分陰陽 掏五指節(jié) 掏腎水 打馬過天河
急驚。口眼歪斜。四肢搐掣。痰壅心迷。人事不省。其狀如死。名曰急驚。乃肝經(jīng)積熱。風(fēng)火之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腎水 天河 脾土(二百) 肺經(jīng) 運五經(jīng) 掏五指節(jié) 猿猴摘果 咬昆侖穴
推三陰穴(急驚從上往下)
慢驚。面青唇白。四肢厥冷。人事昏迷。手足搐掣。眼慢痰壅。名曰慢驚。由大病之余。吐瀉之后。脾土虛敗。肝
木無風(fēng)而自動也。
治法 先掏老龍穴。有聲可治。無聲不可治。次用艾灸昆侖穴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 腎水 八卦 脾土 掏五指節(jié) 運
五經(jīng) 運八卦 赤鳳搖頭 二龍戲珠 天門入虎口 用燈火手足心四 心上下三 推三陰穴(慢驚從下往上)
內(nèi)吊驚。兩眼迷閉??蘼暡恢埂C媲嘌埸S。手眼望內(nèi)掣者。名曰內(nèi)吊驚。乃肺經(jīng)受寒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 睥土 腎水(各一百) 雙鳳展翅 按弦搓摩 再以竹瀝灌之。又以細(xì)茶飛鹽皂角各
末五分。水一鐘。黃臘二分。鍋內(nèi)溶化。入前末為餅。貼心窩即效。
天吊驚。眼向上。哭聲號。四肢掣。口眼歪斜。鼻流清水。或衄血。此乃肺驚受風(fēng)。或食后感寒而成。名曰天吊驚。
治法 三關(guān) 脾土 陰陽(各一百) 天河 六腑 肺經(jīng) 八卦 揉五指 重揉大小天心
又云??偨钋嘟疃樘椭?。又將燈火臍上下提之。
彎弓驚。頭仰后。四肢向后。眼翻或閉。腹脹哭聲不止。此乃肺經(jīng)受風(fēng)積痰致也。名曰彎弓驚。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 脾經(jīng) 八卦 天河 重揉手腳彎內(nèi)關(guān)中界 掏臍上下 青筋縫上喉下各三 。
又須重揉委中。書曰。手足后伸頭后仰。灸臍上下即安康。
蛇絲驚。口中拉舌。四肢冷而掣??蘼暡怀觥D诵慕?jīng)有熱。睡中食乳。口角入風(fēng)。名曰蛇絲驚。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陰陽 八卦 天河 略推三關(guān) 多推腎水 如舌拉不止燈火胸前六
鷹爪驚。兩手爬人。捻拳切牙。手往下??谕?。身寒戰(zhàn)。名曰鷹爪驚。此因被嚇傷乳。心有風(fēng)熱也。
治法 三關(guān) 脾土 陰陽 八卦 又在大指左右手足三彎掏之。再用燈火爆手心太陽眉心腳心各一 。
烏沙驚。四肢掣跳??诖角嗪?。肚脹青筋。名曰烏沙驚。此乃臟腑受寒之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八卦(宜多推運) 六腑 脾土(少推) 內(nèi)勞宮 二扇門。再用燈火四心提之。肚上青筋縫
上七 。
烏鴉驚。手足掣跳??谘劬汩]。大叫一聲。形如死狀。名曰烏鴉驚。乃心有熱有痰。癥類急驚是也。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六腑 天河水 撈明月 飛經(jīng)走氣 脾土 若吐四心用燈火各一 。
夜啼驚 治法見胎毒門。
鎖心驚。口吐沫。鼻流血。四肢軟。好吃冷物。眼白不哭。名曰鎖心驚。心肝經(jīng)有熱?;鹗⑻帝罩Y也。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天河水 撈明月 分陰陽 運八卦 腎水 赤鳳搖頭
撒手驚。眼翻切牙。手足一掣一死。名曰撒手驚。乃心經(jīng)被風(fēng)嚇。先寒后熱。有痰之癥也。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肺經(jīng)(各二百) 天河 脾土 八卦 赤鳳搖頭 將兩手相合。共掏橫紋。若不醒。大指
頭上掏之。上下氣閉。人中掏之。鼻氣無出入吼氣。寒熱作渴。隨癥治之。先承山推眉心。再用燈火手上手背
各二 。若切牙將兩手捻耳珠。屈中指揉頰車穴。又運土入水。
驚風(fēng)二十四癥。惟以急慢二癥為先。急驚屬陽。皆由心經(jīng)受熱積驚。肝經(jīng)生風(fēng)發(fā)搐。風(fēng)火交爭。血亂氣并。痰涎
壅盛。百脈凝滯。關(guān)竅不通。內(nèi)則不能升降。外則無所發(fā)泄。以致嚙齒咬乳。頰赤唇紅。鼻額有汗。氣促痰喘。忽
爾悶絕。目直上視。牙關(guān)緊急??卩洳婚_。手足搐掣。此熱甚而然。慢驚屬陰。皆由大病之余。吐瀉之后。目慢神
昏。手足偏動。口角流涎。身體微溫。眼目上視。兩手握拳而搐。如口鼻氣冷。囟門下陷。此虛極也。脈沉無力。睡
則揚睛。此真陽衰耗。而陰邪獨盛。此虛寒之極也。急驚屬實熱。宜于清涼。慢驚屬虛寒。宜于溫補。對癥施治。
斯為的當(dāng)。
\r驚風(fēng)握拳之圖\p03-b26a80.bmp\r
\x男向外順 女向內(nèi)順\x
\x逆則叉指 并是惡癥\x
<目錄>卷中
<篇名>諸熱門
屬性:諸熱元初各有因。對時發(fā)者是潮名。乍來乍止為虛癥。乍作無寒屬骨蒸。
夫胎熱者。兒生三朝。旬月之間。目閉而赤。眼胞浮腫。常作呻吟?;蛱浣胁灰?。時復(fù)驚煩。遍體壯熱。小便黃色。
此因在胎之時。母受時氣熱毒。或誤服溫劑。過食五辛。致令熱蘊于內(nèi)。熏蒸胎氣。生下因有此癥。名曰胎熱。若
經(jīng)久不治。則成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等癥。又不可以大寒之劑攻之。熱退則寒起。傳作他癥。切宜慎之。
治法 推三關(guān) 退六腑 三焦 分陰陽 天河 揉外勞 運八卦(自坤至坎宜多二次) 掏腎水
五總 十王穴 運 肘 水里撈明月 虎口曲池各用燈火一 。
潮熱者。時熱時退。來日根據(jù)時而發(fā)。如潮水之應(yīng)不差。故曰潮熱。大抵氣血壅盛。五臟驚熱。熏發(fā)于外?;驃A伏熱。
或宿寒。伏熱者。大便黃而氣臭。宿寒者。大便白而酸臭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補心經(jīng) 運八卦 分陰陽 瀉五經(jīng) 掏十王 掏中指 六腑 撈明月 肘
驚熱者。或遇異物而觸目忤心?;蚪鹗暥斅勩帧J且孕募仁荏@。而氣則不順。身發(fā)微熱而夢寐虛驚。
面光而汗。脈數(shù)煩躁。治當(dāng)與急驚同法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分陰陽 推扇門 清心經(jīng) 天河 五經(jīng) 掏總經(jīng) 運 肘 撈明月 飛經(jīng)
走氣
風(fēng)熱者。身熱面青。口中亦熱。煩叫不時。宜疏風(fēng)解熱。若熱甚而大便秘者。下之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瀉大腸 掏心經(jīng) 瀉腎水 運八卦 掏總經(jīng) 清天河 二龍戲珠 運 肘
煩熱者。血氣兩盛。臟腑實熱。表里俱熱。煩躁不安。皮膚壯熱是也。如手足心熱甚者。五心煩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掏中指 瀉五經(jīng) 掏十王 運八卦 揉外勞 分陰陽 退六腑 撈明月 打馬過
天河 運 肘
脾熱者。舌絡(luò)微縮。時時弄舌。因脾臟積熱。不可妄用涼劑。
治法 推三關(guān) 脾土 瀉心火 腎水 運八卦 分陰陽 掏總經(jīng) 推上三關(guān)(二十四) 退下六腑(八十)
撈明月 運 肘
虛熱者。因病后血氣未定。四體瘦弱。時多發(fā)熱。一日三五次者。此客熱乘虛而作。宜調(diào)氣補虛。其熱自退。
治法 推三關(guān) 補五經(jīng) 捻五指 運八卦 撈明月 掏總經(jīng) 推上三關(guān)(二十四) 退下六腑(八十) 分陰
陽飛經(jīng)走氣 運 肘
實熱者。頭昏頰赤 ??趦?nèi)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肚腹結(jié)脹。此實熱之癥也。宜下之。泄去臟腑之熱即安。
治法 推三關(guān) 瀉五經(jīng) 推大腸 清腎水 運八卦 推膀胱 分陰陽 撈明月 退六腑 打馬過
天河 飛經(jīng)走氣 運 肘
積熱者。眼胞浮腫。面黃足冷。發(fā)熱從頭至肚愈甚?;驉郝勶嬍持畾?。嘔吐惡心。肚腹疼痛。
治法 三關(guān) 五經(jīng) 脾土 大腸 心經(jīng) 三焦 腎水 運八卦 掏總筋 分陰陽 撈明月 退六腑 飛經(jīng)走氣 揉
肘
疳熱者。皆因過餐飲食。積滯于中。郁過成熱。脾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別臟。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則
余臟皆安矣。
治法 推三關(guān) 補脾土 推大小腸 三焦 運八卦 掏總筋 分陰陽 撈明月 推上三關(guān)(二十四)
退下六腑(八十) 飛經(jīng)走氣 運 肘
血熱者。每日辰巳時發(fā)。遇夜則涼。世人不知。多謂虛勞。或謂疳熱。殊不知此乃血熱癥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推上三關(guān) 退下六腑 分陰陽 運八卦 五經(jīng) 掏十王 掏總筋 腎水 撈明月
揉肘 按弦搓摩 飛經(jīng)走氣
骨蒸熱者。乃骨熱而蒸。有熱無寒。醒后盜汗方止。非皮膚之外燒也。皆因小兒食肉太早?;蛩叵仓?nbsp;面食之
類?;蚝檬程依顥蠲饭瞎??;蛑炼乱戮d太濃。致耗津液而成?;蝠岵≈喽?。傳作骨蒸?;蚋箖?nèi)痞癖。
有時作痛。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運五經(jīng) 分陰陽 清天河 撈明月 腎水 掏總筋 大橫紋 打馬過天河
壯熱者。一向不止。皆因血氣壅實。五臟生熱。蒸熨于內(nèi)。故身體壯熱。眠臥不安。精神恍惚。蒸發(fā)于外。則表里
俱熱。甚則發(fā)驚也。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肺經(jīng) 分陰陽 推扇門 清心經(jīng) 天河 五經(jīng) 總經(jīng) 運 肘 撈明月 飛經(jīng)走氣
溫壯熱。與壯熱相類。而有小異。但溫溫不甚盛。是溫壯也。由胃氣不和。氣滯壅塞。故蘊積體熱。名曰溫壯熱。
大便黃臭。此腹內(nèi)伏熱。糞白酸臭。則宿食停滯。宜微利之。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五經(jīng) 大腸 腎水 運八卦 膀胱 分陰陽 撈明月 打馬過天河
變蒸熱者。陰陽水火。蒸于血氣。而使形體成就也。所以變者。變生五臟。蒸者蒸養(yǎng)六腑。小兒初生三十二日。為
之一變。六十四日。為之一蒸。十變五蒸。計三百二十日。變蒸俱畢。兒乃成人也。嬰兒之有變蒸。譬如蠶之有
眠。龍之脫骨。虎之轉(zhuǎn)爪。皆同類變生而長也。先看兒身熱如蒸。上氣虛驚。耳冷微汗。上唇有白泡如珠?;蛭?nbsp;
腫如臥蠶者。是其癥也。重者身熱所亂。腹痛啼叫。不能吃乳。即少與乳食。切不可妄投藥餌。及推拿火灸。若
誤治之。必致殺人。故不立治法。特書以告之。
<目錄>卷中
<篇名>傷寒門
屬性:傷寒之病有多般。一概推詳便覺難。面目俱紅時噴嚏。氣粗身熱是傷寒。
傷寒一日。遍身發(fā)熱。頭疼腦痛。人事昏沉。胡言亂語。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六腑 天河 撈明月 分陰陽 運八卦 五指尖 肘 無汗掏心經(jīng) 內(nèi)勞宮
肩井(有汗不用)
傷寒二日。結(jié)胸腹脹。阻食沉迷。內(nèi)熱外寒。遍體骨節(jié)疼痛。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六腑 心經(jīng) 分陰陽 運八卦 開胸胸痛加肺經(jīng) 飲食不進(jìn)加脾土 曲池 陽池
傷寒三日。遍身骨節(jié)疼痛。大小便不通。肚腹作脹。
治法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和陰陽 運八卦 開胸 揉 肘 天河入虎口 四橫紋 撈明月 赤鳳搖
頭揉太陽 揉五指節(jié) 攢竹 曲池 肩井
傷寒四日。腳疼腰痛。眼紅口渴。飲水不進(jìn)。人事顛亂。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六腑 曲池 虎口 二人上馬 掏五指節(jié) 撈明月 飛經(jīng)走氣 打馬過天河
傷寒五日。傳遍經(jīng)絡(luò)?;虼蟊悴煌āP”阕岳?。或噎氣霍亂。
治法 推三關(guān) 天河 脾土 八卦 腎水 勞宮 肺經(jīng) 打馬過天河
傷寒六日。血氣虛弱。飲食不進(jìn)。腰痛氣喘。心疼頭痛。
治法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 橫紋 八卦 天河水 撈明月 赤鳳搖頭 按弦搓摩 飛經(jīng)走氣 曲池
肩井 合谷 陰陽
傷寒七日。傳變六經(jīng)。發(fā)散四肢。各傳經(jīng)絡(luò)?;蛄』虔憽<訙p推之。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六腑 天河 肺經(jīng) 橫紋 腎水 八卦 和陰陽 天門虎口 揉 肘 曲池 肩
井太陽 推脾土 若癉瘧揉五指中節(jié)與節(jié)根。凡推瘧疾必以常用不易者推之。而后用此法即效。
<目錄>卷中
<篇名>嘔吐門
屬性:面青唇白胃曾驚。吐 黃痰冷熱并。乳食不通干嘔逆。調(diào)和脾胃立惺惺。
有物有聲名曰嘔。干嘔則無物。有物無聲名曰吐。嘔者有痰。吐則無聲。嘔吐出物也。胃氣不和。足陽明經(jīng)胃脈
絡(luò)而兼之。氣下行則順。今逆上行作嘔吐。有胃寒胃熱之不同。傷食胃虛之各異。病既不一。治亦不同。諸吐
不思食要節(jié)乳。凡吐不問冷熱。久吐不止。胃虛生風(fēng)??殖陕@之候。最宜預(yù)防。如已成慢脾風(fēng)癥。常嘔腥臭
者。胃氣將絕之兆也。
熱吐者。夏天小兒游戲日中。伏熱在胃。或乳母感冒暑氣。乘熱乳兒?;蜻^食辛熱之物。多成熱吐。其候面赤唇
紅。五心煩熱。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黃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脾胃 肺經(jīng) 十王穴 掏右端正 運水入土 八卦 分陰陽 赤鳳搖頭 揉總經(jīng) 六腑 揉 肘
冷吐者。冬月感冒風(fēng)寒?;蛉槟甘芎?。乘寒乳兒。冷氣入腹?;蚴成洹;騻奕?。胃虛不納。乳片不化。喜熱惡
寒。四肢逆冷。脈息沉微。吐次多而出少者。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補脾胃 肺經(jīng) 掏右端正 八卦 分陰陽 黃蜂入洞 赤鳳搖頭 三關(guān)(八十)
六腑(二十四) 肘
傷食吐者。夾食而出。吐必酸臭。惡食胃痛。身發(fā)潮熱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五指尖 掏右端正 推脾土 八卦 分陰陽 撈明月 打馬過天河 六腑 肘
虛吐者。胃氣虛弱。不能停留乳食而作吐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補五經(jīng) 多補脾胃 掏右端正 運土入水 八卦 分陰陽 赤鳳搖頭 三關(guān)(二十四)
六腑 補大腸 肘
<目錄>卷中
<篇名>泄瀉門
屬性:肝冷傳脾臭綠青。焦黃脾土熱之形。肺傷寒色膿粘白。赤熱因心腎熱成。
胃為水谷之海。其精英流布以養(yǎng)五臟。糟粕傳送以歸大腸。內(nèi)由生冷乳食所傷。外因風(fēng)寒暑濕所感。饑飽失
時。脾不能消。冷熱相干。遂成瀉利。若脾胃合氣以消水谷。水谷既分。安有瀉也。蓋脾虛則吐。胃虛則瀉。脾胃
俱虛。吐瀉并作。久瀉不止。元氣不固。必傳慢驚。宜大補之。
治法 推三關(guān) 心經(jīng) 清腎水 補脾胃 掏左端正 側(cè)推大腸 外勞宮 陰陽 八卦 揉臍及龜
尾掏肚角兩旁 補涌泉 掏承山 寒癥加黃蜂入洞 三關(guān) 六腑 肘 熱癥加撈明月 打
馬過天河 三關(guān) 六腑 肘
霍亂者。揮霍撩亂也。外有所感。內(nèi)有所傷。陰陽乖隔。上吐下利。腸擾悶痛是也。
治法 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八卦 補脾土 大腸 四橫紋 陰陽 二人上馬 清蒼龍擺尾
又將獨蒜一個。搗碎。將燒紙隔七層敷臍。若起泡用雞蛋清涂之。即愈。
<目錄>卷中
<篇名>腹痛門
屬性:大凡腹痛初非一。不特 瘕與 癖。分條析類癥多端。看取論中最詳悉。
蓋小兒腹痛。有寒有熱。有食積。 瘕。偏墜。寒疝。及蛔蟲動痛。諸痛不同。其名亦異。故不可一概而論之。
熱腹痛者。乃時痛時止是也。暑月最多。
治法 三關(guān) 六腑 推脾土 分陰重陽輕 黃蜂入洞 四橫紋
寒腹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
治法 三關(guān) 運五經(jīng) 二扇門 一窩風(fēng) 按弦搓摩 八卦 揉臍及龜尾
氣滯食積而痛者。卒痛便秘。心胸高起。手不可按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分陰陽 推脾土 揉臍及龜尾 掏威靈 若腹內(nèi)膨脹推大腸
冷氣心痛者。手足厥逆。偏身冷汗。甚則手足甲青黑。脈沉細(xì)微是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八卦 分陰重陽輕 補腎 二扇門 黃蜂入洞 鳩尾前后重揉要蔥姜推之發(fā)汗
<目錄>卷中
<篇名>痢疾門
屬性:小兒下痢細(xì)尋推。不獨成疳積所為。冷熱數(shù)般雖各異。寬腸調(diào)胃在明醫(yī)。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為陽為熱。白為陰為冷。或曰無積不成痢。若以冷熱之法互治。必難取效。不究其原。
何由可療。且四時八風(fēng)之中人。五運六氣之相勝。夏秋人多痢疾。內(nèi)經(jīng)曰。春傷于風(fēng)。夏生飧泄。其可拘于無
積不成痢之說。豈一歲之中。獨于夏秋。人皆有積乎。蓋風(fēng)邪入胃。木能勝土。不為暴下。則成痢疾。赤白交雜。
此為陰陽不分。法當(dāng)分正陰陽為主。
夾熱而痢者。則痢下紅色。此風(fēng)能動血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六腑 清心經(jīng) 和陰陽 推大腸 脾土 八卦 腎水 揉臍及龜尾
夾冷而痢者。則下純白凍。或白上有粉紅色。或似豬肝瘀血。皆為陰癥。蓋血得寒則凝故也。
治法 推三關(guān) 八卦 脾土 大腸 和陰陽 天門虎口 揉臍及龜尾
<目錄>卷中
<篇名>瘧疾門
屬性:夏傷于暑秋成瘧。間日連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須次第。再宜養(yǎng)胃固脾家。
夏傷于暑。秋必病瘧。謂腠理開而汗出遇風(fēng)?;虻糜谠柙∷畾夂谄つw。因衛(wèi)氣不守。邪氣并居。其疾始作。伸
欠寒栗。腰背俱痛。骨節(jié)煩疼。寒去則內(nèi)外皆熱。頭疼而渴。乃陰陽二氣交爭。虛實更作而然。陰氣獨勝則陽
虛。故先寒戰(zhàn)栗。陽氣獨勝則陰虛。故先熱。陰盛陽虛。則內(nèi)外皆寒。陽盛陰虛。則內(nèi)外俱熱。陰陽各衰。衛(wèi)氣與
病氣相離則病愈。陰陽相搏。衛(wèi)氣與病氣再集則病復(fù)。各隨其衛(wèi)氣之所在。與所中邪氣相合而然也。
瘧疾兼嘔吐肚疼者。
治法 推三關(guān) 脾土 分陰陽 揉臍 運八卦
痰瘧一日一發(fā)者。
治法 推三關(guān) 肺經(jīng) 分陰陽 八卦 按弦搓摩
久瘧不退。而脾氣虛弱者。
治宜補脾土(二百) 分陰陽(一百) 運八卦(二百)
邪瘧至晚發(fā)者。
治宜推三關(guān)(五十) 脾土(一百) 分陰陽(三百) 八卦 六腑(二百) 天門入虎口
癉瘧。但熱無寒者。
治宜推三關(guān) 脾土 分陰陽 八卦 肺經(jīng) 六腑 間使內(nèi)關(guān)(各一截) 天門入虎口 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