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精产品一二二三,成人无码WWW在线看免费,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建國60年太極拳發(fā)展逢盛世(太極拳圖說60年)

類別:最新動態(tài) 更新時間:2010-09-25 瀏覽次數:10083 中醫(yī)太極網

      太極拳的形成與發(fā)展也就是三四百年的時間,而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60年,因此,相對來說,我們建國后太極拳的發(fā)展也經歷了不短的時間。這個階段里,太極拳由小范圍、小規(guī)模傳播轉變成為大范圍、大規(guī)模傳播的大好局面,其功效作用和意義也隨著鑄劍為犁的大環(huán)境產生了較大變化。當然,所有這些和祖國的進步繁榮、時代昌明是分不開的了。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太極拳正在世界各地給很多人們帶來健康和歡樂。感謝這個時代吧!感謝我們祖國60年的豐功偉業(yè),經歷了這一甲子輪回,我們中華民族必會將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下面,就讓我們在一張張凝結了多種情感、能引發(fā)我們無限遐想的歷史圖片中來回顧新中國60年太極拳的發(fā)展歷程。

一、1949年十月再版的《學習太極拳》。書中有毛澤東、朱德、沈鈞儒的題詞和毛澤東、朱德肖像。

 

 

二、1950年,太極拳視頻第一人董英杰又錄制了一部太極拳視頻。


董英杰1950年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84
董英杰四十年代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83

三、主席提倡打太極拳


       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為中華全國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寫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并號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歷史悠久的太極拳以及內涵廣博的中華武術像其他一切一樣面臨著不可知的發(fā)展前景。在這種情況下,主席為武術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特別是太極拳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毛主席的話表明了黨中央和新中國政府對太極拳以及武術的態(tài)度,把發(fā)展武術運動提到了新中國體育工作的日程上來。新中國創(chuàng)立初期,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導鼓勵下,太極拳在工人、農民和學生中很快得到了開展,迎來了它的春天。

四、1956年2月,《簡化太極拳》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24式隆重推出。

李經梧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視頻截圖,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469
      1956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運動司武術科組織多位太極拳專家,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在傳統太極拳的基礎上,以楊式太極拳為動作素材,從原套中汲取典型動作,擇取24個不同的姿勢,刪繁就簡,編串而成易學、易練、易記的24式簡化太極拳。該套路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在集中主要結構和技術內容的同時,改變了過去過多的重復動作,便于掌握。


      24式的推出,使古老的太極拳趕上了時代的步伐。太極拳真正意義上進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從此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它的健身功能。簡化24式太極拳的出臺拓展了太極拳發(fā)展空間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了太極拳的廣泛普及,描繪出太極拳無可限量的發(fā)展前景,是太極拳運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革新。24式自公布之日起,到目前為止,保守估計,已有100多個國家的十幾億人練過。
五、1960年,有關方面為牛春明拍攝太極功夫記錄片《萬年青》。


      牛春明(1881-1961),亦名鏡軒,滿族,北京人,楊式太極拳重要傳人推廣者。早年任北京市消防隊隊醫(yī),從楊健侯學太極拳見其勤懇好學,1902年命牛春明 拜澄甫公為師, 由健侯師祖代子傳藝,賜名“鏡軒” 。1912年,牛春明在中央公園襄助澄甫公授拳;1914年,在楊家武館任助教。楊健侯過逝后,牛春明曾一路行醫(yī),至山西大同、河北石家莊、江西撫州等地,尋師訪友。1920年,牛春明南下寧、滬、杭,曾在上海哈同路68號設立太極拳館,但不久即離滬去浙江,授拳于蘭溪、永康一帶。后任職杭州國術館、繼任杭州國術館教務。又設立牛春明太極拳社。解放后,牛春明執(zhí)教于浙江醫(yī)科大學、浙江省軍區(qū)醫(yī)院、浙江大學。1960年,有關方面為牛春明拍攝太極功夫記錄片《萬年青》。傳其衣缽者為商世昌、潘志誠、顧啟歐、瞿文、賀鳴聲、丁水德等。其女牛筱靈在香港撰寫《牛春明太極拳》一書。

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460
 六、語錄下的太極拳
在文革的十年中,太極拳等許多優(yōu)秀的拳種不得不以一些較為特殊的形式出現。

                                             陳照丕“語錄拳”  
      上個世紀60年代中后期,正是極“左”思潮泛濫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充滿動蕩,到處都在“破四舊”,批斗“牛鬼蛇神”。當時在陳家溝教授太極拳的陳照丕老人也受到了沖擊,教拳被當作“四舊”批判。在這種環(huán)境下,陳照丕老人被迫編一套語錄拳,教授太極拳愛好者。

七、1976年,楊振銘視頻楊家錄制視頻第一人。

      楊振銘(1910-1985),字守中,河北永年縣人,楊式太極拳杰出人物和推廣普及者。自幼隨其父楊澄甫學拳, 經過嚴格訓練,得其真?zhèn)?,操拳終生。 19歲后在南方教太極拳, 后隨父到上海、廣州等地 授拳。后來移居香港,在海外弟子眾多,夫人梁幗義、女帝兒、瑪麗、伊麗和拜門弟子有葉大德、朱振舜、朱景雄等得其真?zhèn)鳌,F香港永年太極拳協會馬偉煥亦得其真?zhèn)鳌钫胥懢镁酉愀凼谌?,著有《雙人圖解太極拳用法及變化》 (1962),《PRACTICAL USE OF TAIChi chuAN》 (1976年波士頓及香港英文本)。
楊守中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479

八、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友人時欣然揮毫,寫下"太極拳好"。


 
      鄧小平的題詞給太極拳帶來了新的生機,標志著我國的傳統武術在歷經十年浩劫的停滯不前之后,經過風雨的洗禮,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太極拳的春天也隨之而來了。
九、太極拳名家視頻錄制


      1978年體育學院為了保存歷史資料,邀請陳照奎、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忠蔭、肖慶林、劉高明等拍攝電影資料。當時拍攝了83式太極拳和71式炮捶,陳照奎表演了陳式太極拳的單式發(fā)勁的動作。北京體院拍攝的演職員分別為: 
陳式太極拳
田秀臣: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7%94%B0%E7%A7%80%E8%87%A3

雷慕尼:   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9B%B7%E7%A9%86%E5%B0%BC
楊式太極拳    
劉高明:  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599
武式太極拳   
歐陽方: 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6%AC%A7%E9%98%B3%E6%96%B9
吳式太極拳   
李秉慈  : 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6%9D%8E%E7%A7%89%E6%85%88     
孫式太極拳
孫劍云: 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5%AD%99%E5%89%91%E4%BA%91
 
1979年,上海太極拳界老前輩珍貴錄像,該錄像內容為:

陳式太極拳
 顧留馨: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A1%BE%E7%95%99%E9%A6%A8
楊式
傅鐘文: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5%82%85%E9%92%9F%E6%96%87
24式簡化
濮冰如: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6%BF%AE%E5%86%B0%E5%A6%82
吳式
 吳英華: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5%90%B4%E8%8B%B1%E5%8D%8E
武式
 郝少如: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83%9D%E5%B0%91%E5%A6%82
孫式
王禧奎: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7%8E%8B%E7%A6%A7%E5%A5%8E
太極桿子
顧留馨 張玉: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A1%BE%E7%95%99%E9%A6%A8
對劍
濮冰如與學生: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6%BF%AE%E5%86%B0%E5%A6%82
推手
顧留馨與唐仁香  郝少如與學生:http://v.taiji.net.cn/search.php?type=video&tag=+%E9%83%9D%E5%B0%91%E5%A6%82
陳式太極劍    何炳泉

十、大步流星進高校
    1982年12月1日,北京大學成立武術學會,其中專門設立了太極拳分會,這是我國高等學校的第一個太極拳組織。此后,全國100多所高校陸續(xù)成立了太極拳組織,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學生太極拳愛好者。
    太極拳昂道進入最高學府,以它深邃的內涵和獨特的風韻征服了眾多有知識的年輕學子。
十一、《中華武術》等武術雜志出版

      1982年11月,由中國武術協會主辦、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武術》雜志在北京創(chuàng)刊。
      《中華武術》雜志旨在傳播國際國內的武術動態(tài),介紹武林杰出人物,不僅為推動武術的發(fā)展,更為太極拳的普及做出了貢獻。雜志發(fā)揮自己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理論兼顧技術,淺顯易懂地把太極理論技術精髓以及文化內涵傳達給人民大眾,是太極拳的宣傳陣地。
      同一時期,一系列武術雜志相繼問世,為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貢獻。

十二、太極進入強對抗


      1982年11月,全國首屆武術對抗項目--散打、太極拳推手表演賽在北京舉行。伴隨著太極拳的發(fā)展而產生的太極拳推手,終于作為一項體育競賽面對眾人。
      將太極拳推手納入競技的嘗試由來已久。1962年,當時的國家體委武術處提出在上海試驗太極拳推手比賽,并制定規(guī)則。1979年,散手對抗賽、短兵、太極拳推手等對抗性項目開始在錦標賽試點。本著"積極穩(wěn)妥"的發(fā)展原則,國家體委首先委托了北京體院、武漢體院以及上海、浙江、黑龍江等省市體委對武術對抗性項目進行研究、整理、試驗。從1979年開始,連續(xù)3年分別在南寧、太原、沈陽三城市進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進行了太極拳推手的表演,為正式比賽提供了充分大量的寶貴經驗。
    1982年,國家體委先后兩次邀請全國各地有實戰(zhàn)經驗的武術工作者聚集北京討論制定太極拳推手的暫行競賽規(guī)則及裁判法的初稿。經過多年充分準備,1982年11月,全國首屆武術對抗項目--散打、太極拳推手表演賽在北京舉行。這標志著太極拳推手終于在多年的籌備后進入對抗,進入競賽,還原了太極的技擊屬性。

十三、首次集體打太極  

      1983年9月,在上海舉行了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有29支代表隊的189名運動員參加了武術表演。值得一提的是,有5000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太極拳愛好者聚集上海人民廣場,共同表演太極拳。在現代文明充斥的大都市上海,多達5000人集體演練太極拳,這本身就說明太極拳這一古老的運動項目已經深深地扎根于現代社會,貼近現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深入人心。同時,這次表演開集體演練太極之先河,開拓了太極拳演練的新視野、新思路,開辟了太極拳表演的新模式、新形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十四、三年苦心在挖整


 
      1979年,國家體委發(fā)文,倡議進行武術挖掘整理工作。1983年到1986年在國家體委武術挖整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在各級體委武術挖整組的積極配合下,武術挖整工作在全國范圍全面展開。先后動員了全國8000余名專職武術工作者和業(yè)余武術愛好者,開展了我國武術發(fā)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術家底、搶救武術遺產"工作。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挖掘整理、繼承發(fā)展包括太極拳在內的中華武術的一貫方針。
      從1983年開始的自上而下進行大規(guī)模的挖掘整理工作,歷時3年,對全國的武術現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對傳統技藝進行挖掘整理,以避免失傳。廣大武術工作者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熱心的人民群眾與老拳師們也紛紛獻技獻物,把家傳珍寶無私地奉獻出來。
      1986年,武術挖掘整理領導小組通過3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查明流傳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129個;各省市編寫的各拳種理論、技術傳播發(fā)展的典籍651萬多字;錄制70歲以上老拳師藝395小時;收集有關文獻資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關太極拳的珍貴史料,獲得一批極有價值的太極拳技、拳理的祖?zhèn)鞴卤?、善本、抄本,成為繼承、發(fā)展太極拳的寶貴資料。

十五、1984年首次國際太極賽


視頻鏈接:http://v.taiji.net.cn/player.php?id=2918
      1984年4月22~25日,由湖北省體委主辦的"國際太極拳(劍)邀請賽"在武漢舉行,來自日本、加拿大、危地馬拉、新加坡、美國以及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0多名選手與中國近百名選手參加了表演比賽、切磋技藝。
      雖然這次比賽由湖北省體委主辦,但是中國武術協會相關人士均到場,這是官方而后一系列行動的啟動,是次年搞國際武術邀請賽的前奏。整個比賽競爭激烈、氣氛熱烈,成為太極走向世界的一聲春雷。

十六、太極走向單項賽   

      1984年9月,全國太極拳、劍邀請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0個省市近40名優(yōu)秀太極拳選手參加了陳、楊、武、吳、孫五式以及48式、88式7個項目的比賽。這次比賽為太極拳、劍脫離其他武術項目,走向單列比賽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太極推手原來放在對抗性項目競賽中,與武術散手同時比賽,從這次比賽開始,與太極拳密不可分的太極推手終于歸于太極拳系列中。這次太極拳、劍邀請賽是建國以來武術運動的第一次專項比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極大地推動了太極運動在全國的普及和發(fā)展,把盡快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十七、表彰千名輔導員
      1984年,千名優(yōu)秀武術輔導員的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為了推動群眾性武術活動的進一步發(fā)展,國家體委在全國開展了"千名武術輔導員"評選活動。評選出的優(yōu)秀輔導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太極拳教學的。這次表彰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群眾習武的熱潮,太極拳更是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各種形式的武術館、校、站等相繼成立,成為開展太極拳在內的武術活動的基地。
十八、正式成為單項賽
      1986年,國家體委將太極拳、劍、推手列為全國正式比賽項目,并決定每年舉行一次比賽。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們終于有了可以展現自己拳技的一片天地,太極拳這項內涵與外延同樣廣博的運動終于有了自己的單項比賽,這無疑更加有利于太極拳的健康發(fā)展。  
十九、中日太極拳大交流


      1988年4月,日本太極拳聯盟組織日本百名太極拳愛好者到北京參加了中日太極拳比賽交流大會。緊張熱烈的比賽之余,中日太極拳愛好者云集天壇,在宏偉的祈年殿前集體演練太極拳。

      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中國的太極文化更是受到日本人民的青睞。早在1984年第一屆全日本中國武術表演大會上,中國武術運動員便以技驚四座的表演令日本觀眾大飽眼福。1987年3月31日~4月7日,首屆中日太極拳比賽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中日之間的武術交流活動特別是太極拳的交流活動頻繁上演。日本,成為除中國以外開展太極拳運動最廣泛的國家。全日本太極拳聯盟,成為國外規(guī)模最大的太極拳組織,為太極拳在日本的發(fā)展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是太極的魅力,使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習慣和歷史傳統的人能夠攜手在一起。太極拳,把中日兩國人民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二十、傳統太極進競技


     1988年,隨著武術運動的發(fā)展,為適應國際、國內武術交流比賽活動的需要,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有關專家,依據傳統性、科學性、競賽性的原則,將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編制成"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突破了民間傳統太極與競技之間的隔閡,真正把傳統武術納入競技體系。1997年,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也隨之問世。

二十一、1991年起,太極拳發(fā)源地溫縣連續(xù)舉辦了多屆太極拳年會。


      12月,原國家體委下發(fā)《關于開展全國“武術之鄉(xiāng)”評選活動的通知》。通知規(guī)定:以縣、市為單位參加評選;每三年評選一次。首批評定命名35個 “全國武術之鄉(xiāng)”。

二十二、1993年,第一屆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武術比賽在河南省溫縣舉行


    8月25日-30日,第一屆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武術比賽在河南省溫縣舉行,來自全國34個武術之鄉(xiāng)的43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二十三、第十一屆亞運會大型太極拳集體演練


      1990年9月29日~10月4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在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中,中、日兩國1500名太極拳愛好者共同表演了大型太極拳集體演練。
      在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在古樸而現代的北京,千余人,身著白衣,和著聲聲古樂,翩翩演練太極。舉手投足間散落無限東方神韻,勢勢相連,舒展悠長,盡現深厚的底蘊、和諧的意境。太極拳,樹立起走向世界體壇的一個嶄新里程碑。從這一天起,全世界都關注著這一東方的運動,全世界都關注著嶄新的北京、嶄新的中國。
二十四、世界武術錦標賽
    1991年10月12~16日,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中國北京舉行,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太極拳以重要的組成部分走向世界級比賽賽場。
    1992年11月21~27日,第二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來自世界五大洲5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1995年8月17~22日,第三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美國巴爾的摩市舉行,來自56個國家的886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
   每次比賽的參賽人數和參賽運動員的水平都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這表明源于中國的武術、太極拳絕不再只屬于中國人,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二十五、奧運和健身計劃


      1994年,國家體委提出"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武術,在這兩項計劃中均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太極拳,更是在健身功能上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是全民健身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練習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
      "全民健身計劃"的出臺,使太極拳這一科學的健身方法更加普及,極大地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練武熱潮。習練太極拳的人數越來越多。除專業(yè)隊外,大批的民間團體、社會團體、民間自發(fā)組織習練太極拳,群眾性的民間活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太極拳運動迎來了歷史上空前規(guī)模的發(fā)展。

二十六、中華武林評百杰
    1995年12月18~20日,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協會主辦的"中華武林百杰"評選活動在山東省萊陽市揭曉,共評出百名武杰、十大武術教授、十大武術名師、十大武術教練和十大武星。
    有很多太極拳著名運動員和太極拳名家榜上有名。武林百杰的評選全面肯定了太極拳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鼓勵他們?yōu)樘珮O拳的普及和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十七、武術有了段位制


    1998年4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在北京首次頒發(fā)武術段位證書。此次獲得段位證書的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太極拳師,也有很多活躍在基層從事太極拳輔導工作的骨干。
    為了推動武術運動的發(fā)展,提高武術技術與武術理論水平,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從80年代初就維組織有關專家就建立武術段位制體系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并于1994年開始進行調研、制定方案,1995年開始在河南、江蘇等省進行試點。1996年7月邀請國內數十名武術專家對試點工作及段位制的實施細則進行了審定,并提交同年舉行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審定。經原國家體委批準,終于于1997年下半年開始實行中國武術段位制
二十八、萬人廣場展風姿


      1998年10月15日,為紀念鄧小平題詞"太極拳好"發(fā)表20周年,為慶祝中國武術協會成立4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萬人太極拳表演。
      宏偉的天安門作背景,寬闊的天安門廣場作舞臺,萬名中華兒女一展風姿,集體表演太極拳。愛我中華,愛我武術,無論是參與表演的太極拳愛好者,還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普通百姓,面對眼前這壯觀的景象,都難以抑制自己心中作為中國人的自豪與激動。萬人太極拳表演,將永載史冊。
二十九、千年曙光伴太極


      2000年1月1日,泰人頂上,伴著初生的太陽,在世紀之交的曙光中,太極拳名師門惠豐表演太極拳。4萬臺攝像機同時聯播,向全世界進行現場直播,這是人類電視史上最大的一次聯合行動。人類現代科技的高度文明,使全世界有機會共同欣賞到各個國家沐浴在新世紀陽光中的喜悅,也讓全世界目睹了象征著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內涵的太極拳。
      古老的太極拳,在新世紀曙光的照耀下,向世人揭示,它,已經昂首闊步,在全世界的注視下走向了21世紀。
三十、太極拳健康工程
    2000年4月,中國武術協會開始著手制定太極拳全球化發(fā)展戰(zhàn)略--太極拳健康工程。
    太極拳健康工程,是將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個品牌,系列、持續(xù)地推向世界,制定太極拳全球化發(fā)展戰(zhàn)略,從而推動傳統武術的發(fā)展。
    太極拳工程包括開展太極拳活動月、舉行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推行太極拳輔導員制、加強新時期的太極拳理論研究等一系列內容。

三十一、首次免費教太極
    2000年5月,中國武術協會啟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決定將每年的5月定為太極拳月。
    中國武術協會在它的所在地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首次舉行全世界第一次免費教太極拳活動。密密麻麻的人群擠滿了武術協會的大院,武術協會從北體大等院校組織了20多人的教練隊伍,主要推出8式和16式的簡化太極拳。參加人數達1500余人。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官方的、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有意識的向社會推廣太極拳的活動。為將這個活動堅持下去,武術協會要求,各省市武術的管理部門、行業(yè)體協、武術社團組織、太極拳輔導站均要在每年的太極拳健康月開展包括免費教學在內的一系列太極拳活動。

三十二、全世界太極拳月


      2000年7月,在國際武聯執(zhí)委會會議上,執(zhí)委一致表示支持中國的5月太極拳月活動,并將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月。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受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的積極響應。太極拳已經為全世界所接受,各種各樣的太極拳活動在全世界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

三十三、世界太極大聚會


      2001年3月22~26日,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是中國武術協會在世界范圍內推出的武術單項拳種的大型活動。首屆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引起了國內外太極拳習練者的強烈反響,紛紛報名參會,報名人數已經達到2000余人。武術中心和武術協會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讓它成為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共同的節(jié)日。
三十四、2007年4月12日清晨,溫家寶總理在東京市內鍛煉身體,與日本百姓一起跑步并打了一套太極拳。


三十五、中國武術太極拳發(fā)源地溫縣揭牌


      2007年8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右)、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何青龍(左)等領導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fā)源地”揭牌。

三十六、央視《武林大會》陳式太極拳全國總決賽

2008年4月1日,康龍央視武林大會陳式太極拳全國總決賽,總擂主王戰(zhàn)軍。

三十七、2009年太極拳表演破紀錄

                         全民健身日主會場太極拳表演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8月8日是全國首個“全民健身日”,為紀念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一周年,進一步弘揚奧運精神,迎接建國六十周年,全國“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北京主場——北京市萬人太極拳表演破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奧林匹克公園慶典廣場及景觀大道舉辦、并成功創(chuàng)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萬人共打24式太極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是30648人,于2004年4月1日在中國河南洛陽市第22屆洛陽牡丹節(jié)開幕式上產生,整個表演共用時16分40秒。

  本次萬人太極拳表演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活動組織了34000人的太極拳表演隊伍,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城八區(qū)等28家組織單位,動員了40個中央和市屬的局委辦機關、事業(yè)單位,10所高校,30多家企業(yè),60多家俱樂部,200多個社區(qū)的居民,多家社會團體組織、研究會等參演單位。表演隊伍涵蓋了工農商學兵代表,還有200多殘疾人代表,90多名部級和局級領導干部和12名武術明星、世界冠軍等。

  上午8點,主會場活動正式開始,盡管天空下起雨來,但是現場的氣氛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為現場的太極拳愛好者送來了一絲清涼。6分鐘的表演之后,經過最終確認,共有33996人完成表演——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該項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共中央精神文明辦、北京市人民政府、中華體育總會主辦,北京市體育局承辦,是一項規(guī)模大、影響大、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群眾品牌活動。

三十八、2009年8月20日,第五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開幕


      本屆交流大賽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3個地區(qū)的236支隊伍3038名太極拳愛好者參加,其中境外代表隊80支409人,境內代表隊156支2519人,參加國際太極拳高峰論壇110人。無論是參賽國家、代表隊,還是參賽人數均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三十九、2009年8月21日中國第一家太極拳博物館開館。


      中國太極拳博物館內展示了大量與太極拳相關的歷史實物及圖片資料,清晰反應了太極拳由萌發(fā)到各流派發(fā)展成長的各個階段歷史,真可謂400百年太極拳流傳發(fā)展史盡收眼底。中國太極拳博物館的建立,將對太極拳文化的傳承保護、推廣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和深遠重大的影響。

 

 

微信掃一掃

微信
返回